做好“信用游”要貨真價實 防止炒噱頭
近日,安徽黃山聯合一些機構推出“先游后付”信用游模式,根據記者體驗,這款“信用游”,可以在網上下單,成功后隨即會收到黃山風景區預約成功的短信。隨后,在訂單里選擇取消,訂單很快完成取消,并提示取消服務不會影響信用。
利用信用賦能旅游產品,增加對消費者的吸引力,雖然過去也不時出現過一些,但后來有些則銷聲匿跡,黃山“信用游”模式可以算作一個創新。不過,“信用游”是有條件的,與旅游消費者的個人信用記錄掛鉤。這就最大程度避免消費者先游后不付款的違約情況發生。同時,也倒逼旅游企業必須做好服務,保證質量,否則不僅會遭遇游客正常投訴,還會引發消費糾紛。
過去旅游業對消費的貢獻率持續在高位,但這幾年受疫情影響正處在低谷,特別是國際游。這倒逼旅游業謀變創新,尋找出路,擺脫困難,黃山“信用游”或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的。
任何創新與產品最忌諱炒作噱頭,把其當作吸引游客的宣傳手段;最忌諱把游客吸引去了,旅游中服務質量下降,甚至漫天要價、胡亂增加收費項目。所以,要讓“信用游”真正受消費者歡迎,景區應撲下身子將其做實做精,讓游客發自內心感覺物有所值,物美價廉,服務質量上乘。“信用游”的生命在于信用,產品有缺陷可以彌補,而信用一旦塌方,彌補起來的難度代價不可想象。
(責任編輯:liutingting)